晶振片探頭的設計和常見問題
為了使晶振片在真空室內工作,必須用一種器件來激活振蕩真空室內的晶振片,并只使晶振片一部分被鍍膜,而且能使晶振片被方便的更換。
另外,這個器件必須屏蔽晶振片,免受鍍膜中高溫破壞,這個器件就是探頭。 現在市場上的探頭設計,是將晶振片放入夾具中(一種中間有孔的金屬帽)。夾具作為半個電路使晶振片振動。這個孔可使鍍在晶振片上膜層直徑約7.6mm圓形,晶振片用一個彈簧固定在夾具內,或者彈簧被固定在夾具內四周,壓住晶振片的邊。另外一種設計,用一個“陶瓷穩定器(Ceramic retainer)”,和鍍金的彈簧在中間,壓住晶振片的邊。 在上述兩種設計中,晶振片夾具放入探頭中(一個小的金屬塊),另一個鍍金彈簧壓住晶振片或穩定器背面,以形成完整的電路。通常,探頭中還有一個彈簧以穩定夾具,使夾具和探頭成通路。探頭的外面是擰入式微點式接頭(Mircondot connector),一個電纜(Microcoaxial,內有雙線)聯結探頭和接口(Feedthrough),接口再與振蕩器相連,最終聯結顯示儀。探頭有兩個細金屬管向晶振片提供冷卻水。冷卻水管可能與探頭內的管道相通或者與探頭背面彎管相通。但最后總是要與接口連接。 新的探頭,裝入晶振片容易,大小合適,電接觸好,冷卻水正常。然而,反復使用以后,系統會損壞,不能或不正常顯示數據,常見原因如下:
1)夾具內或探頭的接觸彈簧斷了或過分折彎,造成斷路。
2)探頭中與電纜的連線斷了,造成斷路。
3)探頭與接頭間的電纜斷裂或松動,造成斷路。
4)冷卻水內礦物太多,使水流不暢,探頭過熱。